2024海南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学06215复习提纲(4)
4.生境、生态位
生境(栖息地):在环境条件制约下,具备特定生态特质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地区中存活,此小地区称该生物或群落的生境。简单地讲,就是生物成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
生态位(niche):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出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适合应地方,在时间、空间上的地方及其与有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亦即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地位与角色。同一生境中每个物种都有一个特定生态位。在研究物种进化、角逐、资源借助等方面有理论价值
5.结合生态位理论,讲解高斯角逐排斥原理
草履虫实验:单独培养: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种群增长均呈Logistic型;亲缘关系近的两种共存培养:双小核草履虫成长快于大草履虫,大草履虫完全被排斥而灭绝;亲缘关系较远的两种共存培养:双小核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密度都减少但能稳定共存,但范围、食物离别,即生态位分化.
高斯角逐排斥原理: 具备相同生态位的不同物种,在同一生境中不可以长期共存;两个物种的生态位越相似,角逐越激烈,生态位越离别,角逐越趋于缓和。
影响角逐的原因:
生态位或亲缘关系:生态位相近或部分重叠,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其生活史和取食习性相似,为争夺相同或一样的食物、栖息地,势必产生激烈的角逐;
资源条件:当成为限制因子时影响角逐;
环境条件:影响角逐的结果(在稳定环境条件下构成角逐双方的一方将取代另一方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双方可能达到平衡共存);
角逐排斥理论的意义:
1、打造农田复合群体时,注意物种的选择与搭配(生态位差异,空闲生态位),以降低不利角逐用途,充分发挥物种间的有利互补用途2、高矮胖瘦肥瘠深浅阴阳3、马铃薯间作玉米
6.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环境容量
种群(population):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具备独特的性质、结构和功能 。
内禀增长率(rm)又称为生物潜能或生殖潜能,即种群在不受空间、食物的限制,并排除去天敌、疾病、其他种群的生物风险、干扰,处于最好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且具备最适密度和稳定年龄分布时表现出的最大增殖速度。
环境阻力:内禀增长率(rm)与肯定环境条件下的实质增长率(r)之间的差值,可看作是环境对种群增殖阻力的量度,称为环境阻力f。
环境容纳量:种群在肯定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目(或最大密度),为该环境条件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常用K表示。K值大小取决于环境和种群遗传特质。